top_img.png

以区域协调发展夯实新发展格局根基

发布时间:2021-08-19 浏览次数:337

蔡之兵

核心提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在影响经济循环的诸多变量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和质量是决定整体经济循环通畅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夯实新发展格局根基。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夯实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而健康的国内大循环高度依赖一个完整且不断扩大的内需体系。从经济循环的一般过程分析,内需是经济体系可持续循环的根本动力,内需规模越大,牵引、促进、支撑经济体系循环的能力就越强。从供需体系的匹配角度看,我国目前供给体系的生产能力要明显强于需求体系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是实现供需体系高度、深度匹配的必要条件之一。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消费规模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41万亿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的国家。但如果基于消费与GDP的比值这一指标,我国内需不足短板仍然明显,如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57%,低于其他发达国家70%甚至80%的水平。因此,可以认为目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其中,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尚没有完全发挥是主要原因。未来必须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破市场割裂和壁垒,实现整体区域的规模经济,充分挖掘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首先,要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全面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建成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度、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动。其次,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市场壁垒为重点,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构建更加自由、更为公平、更大规模的统一市场。最后,落实区域制度一体化布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均等化实现机制,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培育更加稳定、更为持久、更有保障的消费动能。

形成优势互补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夯实新发展格局自立自强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实际上,过去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个别国家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事件已经证明,没有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支撑,不仅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内大循环也难以真正实现。从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空间布局看,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大城市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不同区域城市间还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两大主要阻碍。破解两大问题,需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方面,实现科技体系自立自强的目标必然要求国内发展水平最高的头部城市能够尽快赶上甚至超过国际一流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当今国家间的科技创新实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几个领头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所决定的。在2019年PCT专利数量领先的前500家机构的城市分布中,中国入围27个城市共90家领先机构,日本入围25个城市共145家领先机构,美国入围97个城市共130家领先机构,欧洲入围83个城市共127家领先机构。显然,我国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一流城市尚有差距,在未来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过程中,大城市理应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为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取得实质性突破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城市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已有巨大进展,但仍需提升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高,我国目前遇到的“卡脖子”技术往往是非常复杂且涉及多环节和零部件的产业,比如生产一台光刻机就需要来自于数千个供应商的10多万个零部件,想仅仅依靠几个头部城市来完成此类技术的全产业链突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通过加快形成包含多区域的产业分工格局,鼓励各个地区基于自身发展禀赋和发展阶段,比对“卡脖子”技术的产业难点,尽快在本地区培育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技术、企业和产业,进而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实现全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自立自强。

缩小区域差异等各方面差距,夯实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一再强调要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可以认为,在共同富裕目标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内涵的直接表现,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条件。在影响共同富裕的诸多因素中,区域差距既能直接体现贫富差距,又能间接影响其他类型的收入差距。因此,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缩小区域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

鼓励先发区域继续做大做强做优。2020年我国已有23个万亿GDP城市,但与世界一流城市相比,我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从经济规模看,在2020年全球城市GDP排行榜中,我国仅有上海与北京进入前十,且与纽约、旧金山、东京、伦敦、巴黎等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相比于东京都市圈、旧金山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和巴黎都市圈的高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我国单个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尚不足以形成同等水平的都市圈。因此,未来必须鼓励这些大城市继续加快发展速度和提升发展水平,持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发展模式,为整体区域的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因此,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文化教育支援,大力推进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生态补偿等利益共享模式,不断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

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内生发展动力的发展模式。先发区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其他地区积极主动探索具有内生能力的发展模式也很关键。比如,针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身工业基础雄厚优势,瞄准国内产业和技术创新体系的短板,将自身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做长做强做优做精做密,重新打造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针对生态屏障型地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针对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赶超战略,以实体产业的引进和培育为抓手,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实现自身产业体系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3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075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41号

联系电话:0427-2822478

foot_img_02.png